它並非西方社會的不合作運動,因現今國情根本不可能有這種對抗式的呼籲及群體運動。躺平之於崛起,慢活比對神速。似乎在中國式生存智慧中,人們已學懂不需再花時間,去跟主流話語者爭拗。
由《躺平即是正義》引發的躺平風潮爭議,在主流媒體、企業大腕的反駁後,形成一場表面上的意識形態之爭。那爭論本來老掉牙,似社會進步主義與個人自由選擇的典型爭議。而在意識形態之爭以外,更世俗更顯然易見的,是簡化到最原始的坊間智慧之辨:批評者言,躺平學其實沒什麼,不過是好吃懶做兼想讓別人養活自己的人的另一潮語借口,簡直誤國禍民。
值得留意的是,除去意識形態之爭,它也是一種具體的生活方式的選擇。反映在選擇所居城市、工作就業、組建家庭,到文化消費,日常吃喝。它的爭論原點,本該是精神上的,但明顯接下來,變成身體的,兼用了一個很具形象化的動作符號:把身體平躺去表達。以至習慣了形象化思維的新世代,共鳴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