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學者粉圈、民粹動員與流量經濟:當民族主義學者沈逸「網暴」胡錫進

媒體如何生產、利用媒體人和學者,成為推進民族主義輿論進程的重要一環。

學者粉圈、民粹動員與流量經濟:當民族主義學者沈逸「網暴」胡錫進
復旦大學「網紅」教授沈逸。

【編按】:近日趁著印度疫情二次大爆發,中共中央政法委新聞網站官方微博「中國長安網」,在5月1日上載一張題為「中國點火VS印度點火」的圖片,圖中包涵中國發射火箭和身著防護服的印度人執行火葬的畫面,被認為是在諷刺印度抗疫不力。該微博隨後被主動刪除,但事件引起爭論,包括《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認為這條微博不合時宜。然而,胡錫進隨後被網紅學者沈逸「狙擊」,胡更被沈逸粉絲及一些年輕的民族主義者圍攻,指他是「公知和推牆派」,「偽裝成愛國者」。

這件事在中國近年的輿論場上堪稱一個小高潮,而且還在持續延燒。而在民族主義、流量經濟、粉圈文化高度滲透在中國年輕一代的網絡生活的背景下,這件事也是眾多荒謬現實之一而已。支持與舉報通常僅一線之隔,體制維護者與反體制者的定義更為模糊,而民族主義則以多元、新鮮的面貌出現,傳統的輿論場、媒體和學界,也就此出現了更為互相牽制、更有影響力的變體。本週,端傳媒將推出三篇文章分析這種中國現狀,本篇為第一篇,探討流量、學界與粉圈的交織。下一篇將探討國家主義的分裂。敬請留意。

中印「點火」之爭灼熱,復旦大學「網紅」教授、觀察者網和《環球時報》等媒體的主筆、一向以鮮明直接的民族主義立場著稱的沈逸,日前發布了一條支持政法委爭議言論的微博。沈逸表示這是對印度「妖豔賤貨做派」的正常回應,並斥責反對這條微博的人為「聖母婊」。

中央政法委新聞網站官方微博,中國發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的相片對比印度當街火化遺體的相片,並配文「中國點火 vs 印度點火」調侃印度疫情。
中央政法委新聞網站官方微博,中國發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的相片對比印度當街火化遺體的相片,並配文「中國點火 vs 印度點火」調侃印度疫情。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