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病毒溯源報告爭議,各國疫苗孰優孰劣:疫情的兩個關鍵問題,有何最新解答?

世衛組織的病毒起源報告並未獲得一致認可,有關病毒溯源的爭議會一直持續下去。

病毒溯源報告爭議,各國疫苗孰優孰劣:疫情的兩個關鍵問題,有何最新解答?
2020年4月8日中國北京,由武漢抵達北京的火車,乘客需送往隔離。

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正當整個國際局勢從合作轉向對抗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傷亡慘重的全球疫情徹底加速了形勢。疊加在美中對抗大局上的後疫情時代,美中間乃至兩個陣營間,如何在疫情相關問題鬥爭令人矚目。雙方鬥爭分三個焦點:疫情責任、疫苗外交與有效性、社會模式比拼的論述。本文主要嘗試盡量客觀地分析前兩個問題。

一、反覆爭議的疫情責任,現在還有什麼謎團?

1. 病毒源頭問題為何仍炒作一團?

疫情在中國武漢首先爆發,根據傳染病學上的傳播鏈追溯研究,幾乎所有國家發現的首例病人都與中國有關。國際上對中國在疫情責任上的指責集中在疫情爆發初期,主要有六個問題。第一、病毒起源;第二、政府初期「隱瞞疫情」,處理失當;第三、初期不立即「封國」,讓疫情擴散;第四、世界衞生組織(WHO)淡化疫情,長期反對各國限制國際旅行,到全球大爆發才宣布「全球大流行」,中國一直支持WHO;第五、初期公布數據中不包括「無症狀感染者」,降低了國際對這種情況的警覺;第六、先在各國「哄搶」個人防護物資,後又一度使出「口罩外交」。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