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發於澎湃思想的私家歷史欄目,端傳媒獲作者和平台授權轉載。原標題為:譯者手記|美國「解體」: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
《下沉年代》(The Unwinding: An Inner History of the New America)原題為「解體」(unwinding),這個概念也反覆出現在正文中。如何去理解它?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句描述用在這裏似乎格外契合:「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在喬治·帕克看來,美國人在六十年代之後經歷的「解體」,正是這樣一個過程:原本理所當然的制度、道德與規則紛紛瓦解,安定的生活被飛速變革的社會經濟撕成碎片,人們失去了對曾經習以為常的一切的掌控。
這本書雖然涵蓋了近半個世紀的美國歷史,但帕克並沒有野心將其寫成《光榮與夢想》般的恢弘斷代史。他的寫作方式更多受到約翰·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偉大美國三部曲」的影響:將主要人物的人生依照時序打散,其中穿插精煉的名人小傳,以及由新聞報導、廣告、歌詞和演講等拼貼而成的時代記號。
貫穿本書主線、獲得濃墨重彩描寫的,都是一些「小人物」,甚至是常規意義上的「失敗者」:一個煙草農民的後代,在保守的美國南方農村為他夢想中的綠色經濟摸索出路;一個鏽帶工廠的黑人女工,為了自己和孩子的人生艱難度日,最終成長為一名社會活動領導者;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佛羅里達當地報紙記者,在房地產市場泡沫最嚴重的坦帕試圖追查次貸危機的根源;一個因憧憬拜登而踏入政壇的華盛頓說客,在政治理想破滅之後孤注一擲,得罪了整個華爾街之後解甲歸田;佔領華爾街運動中的抗議者們,從興奮展望社會運動的未來到最終一無所獲地被紐約警方驅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