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有話想說嗎?端傳媒非收費頻道「廣場」的「讀者來函」欄目歡迎各位讀者投稿,寫作形式、立場不拘,請來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讀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從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開始,我們通常將思考稱作,我開始與自我的沈默對話。拒絕作為一個人,艾希曼完全交出那個最為人類所獨有的品格,那就是思考的能力,因此他不再有能力做出道德的判斷,這種思考的無能,為許多普通人製造出一種可能性:犯下規模龐大的罪惡行為,这種罪行世人前所未見,真的。我用哲學方法思考過這些問題,思考的風,所表現出來的,不是知識,而是分辨是非的能力,判斷美醜的能力,我希望,思考能給予人力量,在這些不多的時刻裏,在危機時刻,阻止大災難的發生。」
以上這段話摘錄自電影《漢娜·阿倫特》的片段。漢娜·阿倫特是猶太人,20世紀著名的政治哲學家,納粹上台後流亡至美國,她在其著作《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書中,描繪了在猶太大屠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阿道夫·艾希曼的特點。阿倫特發現這位被人們視為十惡不赦的「惡魔」實際上只是一位極為平凡和膚淺的人。他之所以簽下處死數萬猶太人的命令,原因是他根本不願思考,只是像機器般地對上級命令的順從。為此,阿倫特提出了著名的「平庸之惡」的概念,即犯下猶太大屠殺這樣的反人類罪行的,並不是一群很特殊的人,而是許許多多不願思考的平庸的「普通人」。上文引用的電影片段正是對此「平庸之惡」的解讀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