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特朗普離開白宮的第一天,我們替你和台灣「川粉」們聊了聊

在《大紀元時報》遊行現場、在大學旁的咖啡廳、在商業區的辦公樓下,台灣「川粉」們訴說著對當前政治局勢的憂慮與理想。

特朗普離開白宮的第一天,我們替你和台灣「川粉」們聊了聊
2020年12月19日台北,「挺川滅共站出來」遊行。

2020 年 10 月 15 日,英國市調公司 YouGov 公布一項美國大選的意向調查,報告顯示亞太區域的八個國家/地區(香港、菲律賓、泰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僅台灣對特朗普支持率(42%)高過拜登(30%)。

台灣自此獲得「亞洲川粉基地」(台譯 Trump 為川普)稱號。雖然以網路聲量數據分析來看,特朗普或美國大選在台灣社群媒體上的熱度並不算高,但部分「川粉」活躍的行為,依然引人注目。特朗普敗選結果出爐後,部分憤怒川粉甚至「出征」AIT臉書,引得台灣外交部出面撇清,說那些是「刻意製造台美矛盾的機器人帳號」。

或許,「川粉」在台灣的活躍度,並未如英國市調報告所言那般高,但也絕非只是「機器人帳號」製造出來的假象。台灣媒體甚至列出了「十五大川粉」名單,包括台大政治系教授明居正、作家汪浩等人都榜上有名。

然而,除了這些常常成為輿論焦點的「知名川粉」之外,於普通台灣民眾之間,究竟誰是「川粉」?他們為何選擇挺川?我們替你與三位「台灣川粉」聊了聊。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