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球格局加速断裂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像是被抛在历史的身后感到手足无措,认知的更新难以追赶现实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国面对的国际孤立与国内愈演愈烈的政治高压,又像是一对镜像,将众人的命运映射其中。近期,我们推出中国政治问题的系列重磅文章,来试图理解这趟加速的列车,何以驶向如今的轨道。 已经发表的文章包括,加速主义:作为一种严肃的政治(抗争)立场 ,以及毛主义向何而生?从工运学生到新左派汪晖的“革命者人格”论。
今天,我们推出的是对中国自2012年之后的政治转型的分析。人们对习近平治下的中国体制有诸多激烈的批评,“专制”、“极权”、“失控”⋯⋯且其屡屡呈现于中美脱钩、香港管治内地化、而国际博弈未分高下的现实之中。这与他的前任截然相反,也与习上任前一些观察者的预期相反。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是习个人的问题吗?是否也有可参考的历史脉络?答案很多,本文尝试从其中一个角度回答。
对于许多观察者来说,2012年之后中国的政治转型十分剧烈。许多中外论者都考察过这一政治转型的各种表现,也使用了各种术语去概括它——“再政治化”、“意识形态化”、“集权化”、“保守化”、“一元化”等等。相比之下,少有人讨论这一转型为什么会发生、又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即使有这方面的讨论,也往往将转型的发生归结于最高领导人的个人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