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端對端」第三集:「我們就當香港警匪片死了吧。」

新常態下,香港電影中的警察角色會如何變化?我們邀請導演、編劇和影評人談談警匪片的明天,以及可能就要消失的創作自由。

「端對端」第三集:「我們就當香港警匪片死了吧。」
葉七城、麥天樞與歐文傑。
端對端第三集:《香港警匪片,如何拍下去?》完整音頻。

我們早已設想好,端對端不只是講政經,也會走入我們生活的休憩日常,談談那些無形之中影響我們思考,潛移默化中讓我們改變認知的文化現象和作品。也不止一次,我們邀請作者在紙上辯論,談論 CEPA 之後香港電影之中所涉及的枝節複雜的形象與伏筆。受疫情阻隔,這是遲來的對談,我們當初在策劃時甚至還沒嗅到國安法即將提上日程。在我們錄影的當天,國安法在人大表決通過,而我們的話題也因此延伸擴展,潛移默化在影子裡的題目走出來站在陽光裡,我們不能不面對。

選擇從警匪片切入,皆因警匪片曾經是香港電影中很重要且具有商業力量的一種類型片,創造過許多光輝正義的香港警察形象,這些作品多年來積累構建了兩岸三地觀眾對警察的認知,也充斥著觀眾熟悉的畫面與對白。 抽象地講,這些畫面給了民眾對權力的美好想像,平白再想,它修飾了黑白的界線。

自去年的反修例運動以來,香港社會經歷數次大型抗爭,警察從初期夾在政府和民眾之間的磨心,到721、831事件後徹底失去民眾信任,如今雙方關係就像被颱風擊入海底的船,創傷面過大,一時難有轉機。社會意見分裂,民眾、演藝人員、創作人員對警匪話題的興趣、觀感與想像也注定分裂。如此一來,舊的警匪片類型會否成為一段歷史? 這是我們在半年前的疑問。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