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專訪中美經貿斡旋人:與其說是「脱鈎」,不如稱為「避險」

中美雙方的政治壓力不斷加碼。美國商人們最簡單直接的訴求——分享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現在變得愈發困難。

專訪中美經貿斡旋人:與其說是「脱鈎」,不如稱為「避險」
2017年11月9日,北京人民大會堂,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發表聯合聲明後握手。

【編者按】在前兩期「華府傳真」的欄目中,端傳媒邀請熟悉外交與政策的美國專業人士,解讀中美關係的當下與未來。在這一期,端傳媒採訪了身在華盛頓的中國美國商會主席William Zarit,由他來談一談,過往對政治避之不及的企業界,如何被當下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風向」影響,又如何謀求生存之路。

「沒有人想要伸出脖子當那個出頭的人。」在2020年2月華盛頓的一場會議上,William Zarit曾向與會者舉例解釋美國企業界在中美交鋒之下的尷尬處境:當美國企業在中國面對技術侵權和知識產權盜竊時,美國駐華大使館與美國商會希望從中國政府那裏尋求解決方案,中方便會要求美方提供具體案例以作判斷。「沒有人,沒有一家公司願意出來當志願者。」William Zarit說,他們擔心遭到中國政府的報復。

Zarit表示,這樣的沉默,美國企業界已經保持多年。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曾經報導過:儘管面臨長達二十年的技術偷竊和黑客入侵,美國企業為了盈利,依然不願出聲。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官員也曾抱怨,因擔心觸怒中國政府,美國企業甚至不希望美方「採取強硬措施」。

「而現在,他們還擔心來自美國政府的報復。」William Zarit對端傳媒記者說。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