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小端網絡觀察:明州警暴抗議加劇,美國掀輿論風暴、中國官媒藉機嘲諷美國「雙重標準」

一場明州示威引發的警民衝突,如何引起中港美三地輿論不同反應?

小端網絡觀察:明州警暴抗議加劇,美國掀輿論風暴、中國官媒藉機嘲諷美國「雙重標準」
2020年5月30日,美國近年來圍繞種族問題的最大規模抗議浪潮蔓延,遠在柏林的莫爾公園(Mauer Park)中有塗鴉紀念已去世的黑人George Floyd。

【編者按】小端網絡觀察主要處理網絡熱議事件的始末,記錄中港台澳及國際的熱門網絡事件或爭議中的網友的公開論戰及討論,供讀者快速了解各地的網絡熱潮和事件。為了保證中國地區網友安全,部分發言不會露出其名或者網名、頭像等等可能暴露其實際信息的內容,以防止造成對方的不便。

烈火、催淚彈、警民衝突,這並不是反修例運動中的香港,而是近日在在美國明州,由黑人George Floyd被白人警察當街壓頸後死亡所招致的美國近年來圍繞種族問題的最大規模抗議浪潮。Minneapolis市民眾週二時上街抗議,示威活動於週三晚上演化成大規模騷亂和警民衝突並在全美範圍內擴散,甚至延燒至華府,導致白宮一度緊急封鎖。

類似事件並非初次發生,2013年已有非裔美國人發起 #BlackLivesMatter 運動,呼籲關注種族歧視以及司法體系中的種族不平等問題。然而,今年2月非裔青年Ahmaud Arbery在慢跑時被白人父子槍殺、Breonna Taylor3月在家中遭警方連開8槍身亡。連發的警察執法時存在的種族歧視,使得此次民眾的抗議聲迅速遍佈全網:#JusticeForGeorge、#JusticeForFloyd、#JusticeForGeorgeFloyd 的推文遍佈各大社交媒體,並登上Twitter的熱搜話題(Trending),收穫至少15萬則推文。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