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賈選凝評金像獎:工業獎名單缺乏「港味」,本土光芒未來可轉化?

在沒有風調雨順的時代裏,金像獎結果的無味,並不會掩蓋那些具有本土屬性的作品各自的光芒。

賈選凝評金像獎:工業獎名單缺乏「港味」,本土光芒未來可轉化?
《少年的你》劇照。

香港電影金像獎首次在線上公布,頒獎結果無驚無喜,頒獎流程則是史上最速。疫情之下一切從簡,沒有各個獎項的提名片段回顧,也沒有臨場的期待、緊張與感動位,爾冬陞獨自拆信封讀結果道恭喜,十幾分鐘塵埃落定,形式上反而更像每年金馬獎公布入圍名單的記者會。網友大為傻眼,更有人疑惑頒獎禮與其這樣簡潔高效不帶感情色彩,何必不直接放出一張獲獎名單了事。

流程雖短,也有瞬間動人。爾冬陞揭曉各獎都不帶評點,唯獨公布《大象席地而坐》獲得最佳亞洲華語電影時,對已逝導演胡波致以最高敬意,並表達自己希望有機會能把這個獎交給胡波家人,聽落耳讓人覺得有心。頒獎場景的布置,其實也能看出是花了心思:每座金像女神獎座旁邊點一盞燈。只是熠熠光芒,卻並沒照亮有趣結果。

少年的你:中港評價兩極

相比金像獎預告片所點燃的香港人的內心共情,獎項結果就實在是比較無趣了,甚至去進行任何批評都顯得索然無味——譬如你吐槽合拍片的大獲全勝?但金像獎本來就由工業價值主導,雖然評選機制看似融合「工業獎」和「評審團獎」的規則,但始終更接近奧斯卡那種代表業界口味的獎項,而《少年的你》作為類型片的成功,產業當然無法忽視。又譬如你說港產片這次被忽略了?也對,也不對。純港產片本來就掐指可數,像《幻愛》顆粒無收當然是很可惜,但《叔·叔》《金都》等片還是拿到了一些沒什麼懸念的單項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