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註】:台灣公權機構(如行政院、內政部、海巡署等)的網路文宣,近年呈現「淺碟式網紅化」的面貌,一方面欲以貼近民眾和年輕人的宣傳方式達到政策溝通的目的,一方面也因大量使用迷因和梗圖、靠近民粹及保守價值而引起大大小小的爭議。在日前台灣高度關注的「殺警判刑」一案中,台灣國家警察總署就對被告無罪的審判結果,在臉書專頁上發佈了「對判決無法接受、上訴到底」的帖子。本文梳理台灣公權力近年在網路上是如何演化的,並討論網紅化的呈現方式對公共討論的利弊。
台灣政府單位的網路文宣,這四年來迅速進化,紛紛從原本反應永遠慢不只兩拍、只會僵化被動地張貼政令公告,飛速蛻變成為訊息傳遞與病毒式行銷的高手。這其中的轉變,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民進黨本就靠著精準、有創意的文宣起家,社群人才也隨著蔡英文擔任黨主席,開始進入民進黨效力,對輿論也有比過去政治工作者更敏銳的觀察力和適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