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歷史記憶與民意變遷:四十年來中國輿情散記

這群好不容易站在世界舞台聚光燈下的國民,不應該死死地把國家榮辱和執政黨的榮辱綁在一起。他們急需與中國國際地位相匹配的開放心態,急需「健康社會」必備的自嘲精神、反思精神。

歷史記憶與民意變遷:四十年來中國輿情散記
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聯歡活動,人們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使用智能手機拍攝煙花。

【編者按】有話想說嗎?端傳媒非收費頻道「廣場」的「讀者來函」欄目歡迎各位讀者投稿,寫作形式、立場不拘,請來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讀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2019年,三個歷史紀念日引人注目:以民主、科學為宗旨的「五四」運動迎來百年;挾「中華民族」以令「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產黨在大陸主政七十週年;三十年前震撼世界的「六四」事件,其相關歷史記憶也成長到了而立之年。

紀念本應帶來反思,但此時的大陸輿論,似乎正走向反思的反面:中國左派網民痛罵美劇《切爾諾貝利》,認為這部西方作品聚焦前蘇聯制度之惡,就是抹黑社會主義國家、黑中國。去年年底,大陸官民衝冠一怒,集體抵制NBA,因為任何外國公眾人物只要同情香港示威者,就等於抹黑中國。國內政商高層對中美關係期望極高,但一提香港,都深信那裏的運動背後絕對有境外勢力、特別是美國人搗鬼。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