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病毒、革命和極權:中國病毒的政治學

在SARS危機的17年後,武漢病毒造成遠超過SARS時期的巨大社會心理動盪和政治衝擊。

病毒、革命和極權:中國病毒的政治學
2020年2月15日,武漢降雪,街上看到一輛救護車。

亨利·米勒在1939年寫到,「中國是人類菜園子裏的野草……野草是人類所有努力的天敵……的確,野草長不出百合花,造不出戰艦,講不出西奈山上的布道…最終野草都能佔據上風,野草只能造出它的同類。」

法國哲學家德勒茲在他關於塊莖的哲學論述時,引用了米勒的這段話,將「世界重又回到中國的狀態」,也是歷史學家通常所稱的「黑暗時代」,當作對西方以「樹」為文明象徵的世界的反叛,這也是他對美國式「塊莖文化」的嘉許,甚至延伸至對病毒的理解,即病毒所具有的反抗性,如同塊莖一樣潛藏地下,可能無限複製和蔓延。

在武漢肺炎日益成為中國和全球的公共衞生危機之際,米勒和德勒茲對中國和病毒的這番浪漫主義解釋,在似乎遙遠的上個世紀,就如先知一般洞見了一個大概從未變化的中國體系的政治意味,以及病毒與中國政治的相互關係,也喻示着長久以來中國和世界的關係。

1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