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李立峯:市民如何看待示威者與警方使用的武力

民調顯示,在全港市民當中,有過半同意或非常同意「當大型和平示威都未能令政府回應時,示威者有激烈行動是可以理解的」,不同意的不到三分之一。

李立峯:市民如何看待示威者與警方使用的武力
2019年9月15日,示威者向政府總部扔擲燃燒物。

【編按】:中文大學此次「反修例」調查報告的全面介紹、採樣方法及樣本特徵,可點其官方網頁查閱。9月5日至11日最新一輪民調結果的相關數據,可點此查閱。

特首林鄭月娥於9月4日宣佈,香港政府將正式撤回逃犯修例修訂,算是回應了運動五大訴求之一。不過,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於9月5日至11日替明報進行民意調查,發現四分之三的被訪者認為特區政府宣佈撤回修例、增加監警會委員、設立對話平台,和邀請學者對社會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四項措施,並不足夠,認為足夠的只有不到20%,其餘回答不知道。

另外,在一個0至10分的量表上,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信任度由8月調查的2.77分變為2.87分,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度由2.96分變為3.16分,算是停止了跌勢,但市民對警方的信任度繼續下跌,由8月的3.08分下降至9月的2.89分。同時,在9月調查中,繼續有8成受訪者認為應該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一言以蔽之,撤回修例並沒有改變民意。一直留意是次社會運動的人,應該不會對這結果感到奇怪,因為運動參與者的焦點其實早已轉移。筆者跟鄧鍵一、袁瑋熙和鄭煒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各遊行集會現場進行的調查顯示,自從7月14日沙田區遊行開始,遊行參與者最重要的參與動機,已經由「要求政府撤銷『逃犯條例』修訂」變成「表達對警方處理示威手法的不滿」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