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美國對台軍售,新武器能讓台灣以小博大嗎?

筆者非為預測戰况勝負,而是希望藉分析台灣面對的戰略形勢及提出合理的應對選項,來評估現有的軍購是否走對了路。

台灣大選,尚有半年,但台海現在已經硝煙密佈。一周之內,兩岸分別於台海附近舉行實彈軍演,針鋒相對。事實上,台灣近期軍事上斬獲頻頻,先後有國造潛艦廠房動工,及美國出售「地上最強坦克」M1A2,期盼已久的F-16V戰機增購案也盛傳快將呈交美國國會,一時間海陸空都有新力軍。不過,近年每當美國對台軍售消息傳出,台灣當局總會被指是在「買破銅爛鐵」、「當白老鼠」。討論台灣的軍力現狀,在執拗於這是「凱子軍購」,還是能夠影響兩岸軍力平衡的「好貨」之前,應該先弄清台灣面臨怎樣的處境,討論才有著力點。

「F-16V能否擊敗殲-20?」、「99式坦克性能超過M1A2!」,我們在評價某種軍備時,常看到這種二元對立式的比較。然而這種戰棋遊戲式思維,在現實中並非勝負的絕對,因為將對方殲滅只是實現目標的手段,軍備是否堪用,主要是看它在整個軍事體系中扮演什麼角色,能否完成設定的任務。不看是否有清晰的戰略目標,單純比較武器性能並沒有意義,只會淪為口水戰。

台海問題中,台灣的戰略是什麼?

當戰略嚇阻失效,中國決心武統時,由備戰到開戰的時間會成為勝負的關鍵。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