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白信:帝國的驕陽酷暑——從李鵬之死到香港「憲政危機」

相對內地政權六年間從紅二代到紅三代的急劇貴族化和世襲化進程,香港公民的今年夏天的大規模和平抗議,自六月初以幾乎每週一次的公民操演,卻呈現出對歸附的反抗。

白信:帝國的驕陽酷暑——從李鵬之死到香港「憲政危機」
2019年7月27日,水邊圍遊樂場出現李鵬的遺像。

2019年的中國面臨兩個危機——中美關係和香港事態。前者一度因大阪G20峰會上的交易而暫緩,但旋即又被上海磋商徒勞無功、特朗普(川普)再度發出關税威脅而走低。此種情形下,六月初因為「送中條例」引發的香港危機,反而因此獲得了某種解讀空間。

它所折射的,是習近平執政進入第七個年頭,中國政治的一些新的長期性框架正在浮現,中國內地與香港在「兩制」間的制度性差異不僅沒有縮小,反而越來越大。這似乎頗能代表北京和整個北半球在一個驕陽酷暑裏同時經歷的、表面混亂卻內部穩定的共通基調。

李鵬與紅三代的貴族化

過去一年多的中美貿易戰跌宕起伏,已經根本改變了中國國內的政治局勢:持續的輿論窗口削弱了此前成功的媒體和網絡控制,限於貿易戰的公共討論從去年底以來激發形成了一個看不見的「投降派」,敢於從體制內部批評現行政策的聲音越來越高。與此同時,自去年三月的三中全會以來,中共中央已經連續17個月沒有召開全會,這雖不是空前,卻也是近半個世紀以來少有的。上一次更長的休會發生在十屆二中全會(1975年1月)和三中全會(1977年7月)之間,那屬於眾所周知的非常時期,足見當下中共高層政治生活處在某種極不正常的狀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