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在反修例運動的第50天,回望它是怎麼開始的

我們不可能決定一場運動怎麼走,我們先好好記錄它。

在反修例運動的第50天,回望它是怎麼開始的
2019年7月21日,反修例遊行隊伍經過銅鑼灣。

【作者按】:酒精沙龍始於2017年8月,每兩星期一群半生不熟的朋友見面,討論政治、文化、社會或各種話題。七月初第44次酒精沙龍,請來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院長李立峯、恆生大學社會科學系講師鄧鍵一及嶺南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袁瑋熙,他們的研究團隊自六月起幾乎在每場反逃犯條例的集會進行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這是一場雙向的討論而非單向的講座,在座40多位參加者都熱烈分享自己的見解,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包括記者、學者、文化人、設計師、醫護人員等。以下是是次討論的文字記錄。

【编者按】:香港的形勢變化太快,計劃跟不上變化,是不少關注、研究、分析是次反修例事件者的共識。因此,即時的記錄、討論變得非常重要,人們以不同身份、在事件中的不同位置投入的經歷,都是在經驗和思想層面上,研究是次運動的珍貴素材。這是《端》希望藉由這份雙向問答錄帶出的意義,同時它也是在我們已有的報導和評論文章之外,一些在細節上的補充。本次討論主要涵蓋了運動的六月時段及七一當晚衝擊立法會的行動,運動七月時段未涵蓋其中。

鄧:鄧鍵一;袁:袁瑋熙;李:李立峯;酒精沙龍成員:匿名數人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