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新疆的「再教育」:從「多元帝國」到「民族同化」

再教育營的存在是一個悲劇,意味着中國政府已經摒棄了中國傳統,並開始採納西方的民族主義意識形態來治理其多民族社會。

新疆的「再教育」:從「多元帝國」到「民族同化」
越來越多來源於親屬證詞,衞星照片和內部文件的證據表明,在經歷過一系列再教育灌輸之後,被拘禁者會被強制安排在再教育營內或附近的工廠工作。

編按:自2018年開始,有關中國政府在新疆建立大量「教育培訓中心」的資訊就不斷在媒體上出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中國外交部等機構稱這些培訓中心是「去極端化」與打擊恐怖主義的必要措施;而批評方則認為這是一種新的無人權的「集中營」模式,旨在打擊當地文化與傳統,且實質上針對伊斯蘭教。兩種論述水火不容。然而,如今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在此之間是否還存在任何討論的餘地?歷史與現實的脈絡要如何梳理,才能幫助理解當下的問題?自由撰稿人普村從新疆近年來民族關係的變遷視角分析這一議題,而歷史學者米華健在《紐約書評》發表的文章則認為要把問題追溯到「多元帝國」和「民族同化」的不同國家模式。兩篇文章觀點各異,希望為讀者提供更深入理解這一問題的不同角度。

本文作者米華健(James A. Millward)是喬治城大學的歷史學教授,著有《嘉峪關外:1759-1864年新疆的經濟、民族和清帝國》。本文原文題為《被再教育的新疆穆斯林》,刊發於2019年2月19日的《紐約書評》,完整英文原文也刊於Chinafile。《端傳媒》受權轉載的版本基於已有的中文譯文,並已按照英文原文再次校對並編輯,題目有改動。

2018年7月,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札爾肯特鎮,一位名叫薩依拉古麗·薩吾提拜(Sayragul Sauytbay ) 的前幼兒園院長,正在冷靜地向法庭描述着一個被中國官方持續否認的事實。那就是,一座座全新的巨型 「古拉格」 已在中國西部,一個和阿拉斯加一般大小的地區建成。其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給新疆突厥穆斯林進行去極端化的教育和培訓。薩吾提拜是哈薩克族,當時已經逃離新疆,並在向哈薩克斯坦政府尋求政治庇護。她的丈夫和兒子是哈薩克斯坦公民。她向法庭陳述道,2017年11月她從原單位被調離到一個新的工作場所。在那裏,她被告知要給同是哈薩克族的被拘禁人員教課。她說道 「他們稱那個地方為政治營 ⋯⋯但事實上那是一個建在深山裏的監獄。」 薩吾提拜在該機構裏工作了四個月,據她估算那裏關押着2500餘名囚犯,她知道與之類似的機構還有很多。最新統計(2018年2月)顯示,新疆大約有1200多個這樣的再教育營,其共關押着多達一百萬名少數民族人員。其中數維吾爾人被拘禁最多,他們佔新疆總人口的46%左右,其次是哈薩克人,柯爾克孜人以及其他民族人群。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