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港人北上,僅僅為了工作?

離開香港去中國大陸,與移居外國有什麼分別呢?

港人北上,僅僅為了工作?
2019年,香港。

【編者按】:本文為「SHKS」(Society for Hong Kong Studies)與《端傳媒》長期合作的稿件。SHKS成立於2017年,是由全球21個國家、250多位學者組成的多學科、多院校合作的獨立研究組織,協會關注香港本地、香港與中國及亞洲的關係,涉足領域包括政治、歷史、社會及文化研究等,主要目標是促成本地與國際、學者與學子之間的對話與合作,並鼓勵概念、理論及研究方法上的創新。從2019年2月起,SHKS每月在《端傳媒》上刊出新近的研究成果。

過去十年,我們常常會聽到身土不二、強調本土身份的年輕人。與此同時,全球化使人才流動變得比以前更頻密,年輕一代似乎越來越無辦法緊守某地,必須四海為家,以尋找機會。聽起來互相矛盾的環境轉變,怎樣影響在這段期間離開香港的人呢?如果目的地是中國大陸,會否與移居外國有所分別呢?

早在2008年,香港就有文化人提出「離開香港」的主張。香港文化人梁文道於《明報》刊登〈一個最後一代香港文化人的告白〉,文中提及不少將個人的發展中心轉移到中國大陸的電影人、設計師以及作家。梁指這種現象是「這個市場的現實,這個社會的現實」:「中國崛起」,香港日漸邊緣化,香港文化人紛紛離開香港,接下中國大陸的創意產業工作機會。梁文道的觀察呼應著香港新聞不斷強調的一種論述:「衰落的城市要怎樣面對擁有龐大市場的強國?」

這種論調所「揭示」的道理似乎很直觀:一個城市,市場龐大意味著工作機會多,就好像能夠吸引到更多人才。然而周耀輝博士在2014-15年間尋訪了12位過去20年移居北京與上海的香港文化人,從他們的移居經歷中發現更多複雜的因素。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