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星期日(6月9日)的百萬人大遊行,政府仍然擺出強硬和不退半步的態度。本來,很多參與遊行的人士都沒有對政府抱太大期望,但一場破紀錄的遊行被無視,難免令人氣憤。所以,星期日深夜的衝突發生後,沒有甚麼人怪責抗爭者,因為只要是有參與或支持當日遊行的人,無論是否認同某些行動模式也好,至少會完全明白衝擊者的憤怒。
開始寫這篇文章的6月11日晚,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公開表明打算在6月20日表決法案,而衝突仍未發生。但無論如何,筆者還是想再次分析反《逃犯條例》的民意基礎,以及討論民意在未來的可能走向。雖然說政府似乎完全無視民意,但說清楚民意到底站在誰的一邊,仍然是重要的,而政府違背民意也會有其成本。站在抗爭者的立場看,了解反逃犯條例的民意,對思考運動方向仍然是重要的。
直接跟逃犯條例修訂相關的民調,基本上就只有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為幾個專業組織進行的調查(下稱港大調查),以及中大傳播與民意研究中心替《明報》進行的調查(下稱中大調查)。數據雖然較為有限,但仍然有幾點是值得指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