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走進芬蘭核廢墳場,一探關於「十萬年」的信心和懷疑

近40年來,第三獨立機構、學界、政府及業者各司其職,創造出全世界第一個地下核燃料永久處置庫,也獲得民眾高度支持,然而芬蘭的核廢處置故事,還沒結束......

走進芬蘭核廢墳場,一探關於「十萬年」的信心和懷疑
遠井。

編按:核能電廠除了發電,也產生棘手的高、低階核廢料。這些廢料最終要安放在哪裡,用什麼方式儲存,以確保永不洩露、絕不汙染環境,是所有使用核電國家的重大公共議題。台灣公共電視台《獨立特派員》記者走訪了芬蘭、瑞典和南韓,將陸續介紹這三個國家對於核廢料不同的最終處理方案,以及三個國家的公眾如何看待、討論這個議題。

本文由端傳媒和《獨立特派員》共同編輯、發佈,全文免費開放閱讀。電視報導<核廢‧何從>共分兩集,讀者可以連結《獨立特派員》網站收看。

四月初,台北的氣溫飆上35度,地球另一端的芬蘭還在飄雪,除了30度的溫差,芬蘭和台灣更不一樣的,是公眾看待核能及核廢料議題的態度。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