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許章潤:自由主義的五場戰役,兼論啟動第四波「改革開放」

「慶祝大會」定調:「該改的、能改的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筆者對此深表贊同。惟須補充說明的是,正因為事關國族命運和小民身家,則何為「該與不該」,怎樣才算「能還是不能」,絕非一黨一派說了算,更非獨操於宮闈政治暗箱作業之手。

許章潤:自由主義的五場戰役,兼論啟動第四波「改革開放」
中國的三波「改革開放」,綿延一個半世紀,就發生在這一世界體系之中,跌宕逶迤於自大西洋體系向天平洋體系的擴張之際,並煎熬於此刻印太格局雛形初現時節。

【編者按】本文為清華大學許章潤教授為紀念自1978年開啟的改革開放進程而作。文中從歷史宏觀脈絡起筆,釐清中國現代化進程在世界格局中所處位置,並直接回應了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因本文關乎重大公共利益,我們特別設置全文免費閱讀,歡迎轉發、參與並討論。

現代早期以還,地中海文明一馬當先,大西洋文明繼起,再第次擴張至太平洋文明體系,終於將全球裹挾一體,造成了這一叫做「世界體系」的現代秩序框架。其中,僅就「二戰」以來全球秩序觀察,其之依然未脱雅爾塔體系,纏繞於霸權秩序與條約秩序,說明世界體系一旦形成,非時代根本有變,否則不足言變。凡此秩序體系,歷經三、四百年,漸次砥礪成型,全球伸展,遂為典範,伴隨着世界性文明大轉型而來,框含起現代世界及其政經安排。它不僅意味着一整套現代文明及其生活方式,特別是全新的政經安排,而且也是一種文明典範,構成了現代世界的義理結構,鋪展出文明論意義上的全球景觀,從而,形成了具有全球同構性的世界歷史發展脈絡及其核心治理結構。晚近三、四個世紀裏,籠統全球文明走向與政經實踐的,其基本框架,其結果形態,即此世界體系也。

中國的三波「改革開放」,綿延一個半世紀,就發生在這一世界體系之中,跌宕逶迤於自大西洋體系向太平洋體系的擴張之際,並煎熬於此刻印太格局雛形初現時節。因而,理解中國的近代歷史及其「改革開放」,必須回到世界體系中去,在全球史中返身回視中國,方能獲致完整印象。其間,以「民族國家—文明立國」與「民主國家—自由立國」為主軸的「雙元革命」,貫穿始終,蔚為經緯,而以自由主義的「五場戰役」,特別是正在中國上演的最後一役,演繹着「歷史不終結」的恢弘壯劇,並必將為此長程歷史作最後的收束。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