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改革開放2.0=數字威權走出去?

在「改革開放 2.0」中,「改革」會由傳統威權政府轉向數字威權政府嗎?「開放」會由輸入主導型轉向輸入商品、輸出價值並進模式嗎?

改革開放2.0=數字威權走出去?
2018年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講話。

12月18日上午10點,北京舉行了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大會,議程很簡單:先是表彰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員100人,緊接着由習近平發表講話。

改革先鋒百人名單,方方面面都有照顧到,但最突出的部分,還是集中在科技創新行業。從 863 計劃的王大珩、「激勵青年勇攀科學高峰」的陳景潤,到聯想的柳傳志、「王碼五筆字型」發明者王永民,再到科技巨頭 BAT (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李彥宏、馬雲、馬化騰,還有諾獎得主屠呦呦、「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等,橫跨了幾代「科技人」,既涵蓋了國家級的創新成果,也涵蓋和民間關係密切的互聯網產業。筆者粗略數了下,百人名單中有二十人都和科技行業密切相關,佔到五分之一,遠超其他行業。

由於這次四十週年慶祝活動(值得注意的是,改革開放三十年被稱為「紀念活動」)被官方定調為「改革開放再出發」,「再出發」說得很明白了,就是在新時代的背景下,要將「改革開放」升級到 2.0。所以,習近平的講話格外引人關注,他先講述了 1978 年到 2012 年的改革開放故事(當然,中間完全略過了胡耀邦和趙紫陽時代),但集中論述的,還是中共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成就和總結的經驗。一個半小時的演講,堪稱中共語言的集大成者,概念提法遍布,口號標語云集,四字排比氣勢磅礴,然而聽到最後,好像什麼也沒有說。鏡頭掃過會場,還是能看到不少官員昏昏欲睡。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