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王宏恩:台灣政黨政治與民主,將被公投帶往何方?

一旦台灣民眾習慣了這樣的公投方式,台灣選民跟公投的交互作用將會大大的改變台灣的民主與政黨政治生態。這可能是個壞消息,也可能是個好消息。

王宏恩:台灣政黨政治與民主,將被公投帶往何方?
2018年10月20日,台北喜樂島遊行活動中的東奧正名公投支持者。

正好在一年以前,2017年11月6日,立法院通過公投法修正案,把連署以及通過的門檻大幅降低。一年以後的地方大選,已經確定有10個全國性公投案參戰,除了各方熱烈地討論該怎麼投、該看哪場辯論之外,在選舉日每個台灣選民也將領十幾張票投票、中央選舉委員會也預計開票將開到深夜。

在立法院修法之前,台灣曾經有過6次全國性公投案,這6次都是由政黨發動、選民看政黨是誰來決定投票或不投票,最後也都因門檻過高而未通過。而在修法過程中,媒體關注的焦點在「國號」或「領土」問題是否可以公投,僅有少數民進黨立委擔心門檻過低會造成政府施政方向被否決、成為政黨動員的工具。

但從修法至今台灣選民的實踐來看,從連署、動員、辯論、乃至於網路討論,一旦台灣民眾習慣了這樣的公投方式,台灣選民跟公投的交互作用將會大大的改變台灣的民主與政黨政治生態。這可能是個壞消息,也可能是個好消息。

2018年11月14日,愛家公投的支持者在台北市長候選人丁守中的集會中宣傳。
2018年11月14日,愛家公投的支持者在台北市長候選人丁守中的集會中宣傳。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