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华文圈里,可有一张平静的导演椅?

颁奖给某些电影,会不会开罪某个政权这种问题,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为烈”的原因是言论尺度大幅收紧,而不是电影创作这件事情的本质有了什么变化。

华文圈里,可有一张平静的导演椅?
这一届金马奖舞台上政治话题发炉,争议一时间炸开了锅。

星期六晚上,特别留下了编辑部和社媒的同事盯住金马奖,配合著已经、或准备好发表的专题,加上即时报导,自以为安排得很妥当,可以顺顺利利完成2018年、第55届金马奖的报导。

没料到的是,这一届金马奖舞台上政治话题发炉,争议一时间炸开了锅。风波之后,一种评论意见是高呼:“政治归政治,电影归电影”。但首先,对《 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还口诵心维的人,大概不会有什么呼吁“政治归政治,电影归电影”的正当立场。其次,对于真诚拥护自由创作,但希望“金马这个电影人大家庭”不要遭“政治污染”的评论者,仍然有一些观念可能落进误区。

首先,金马奖从来就不是“政治止步”的无菌室,任何人都不可能期待电影不涉及政治题材。早年“反攻复国”那一段就不谈了,即使到了1990年代,台湾新电影浪潮兴起,金马奖评选标准日趋专业严谨时,牵涉敏感政治、历史议题的电影入围获奖,仍然是常态。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