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商報》日前報導,歐盟二十七國駐中國大使聯合撰寫報告,批評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利自由貿易,偏袒中國企業,並且分化歐洲國家,用詞嚴厲。目前歐洲報告事件仍在發酵,但適逢中美展開貿易戰,一石激起千重浪,讓人不禁反思「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究竟怎看待這倡議。
「一帶一路」基本上是中國對未來歐亞區域一體化的願景,中國希望藉着該倡議,提升歐亞地區在基礎設施、政策、貿易、金融和文化等五個領域的關聯度,其影響覆蓋發展、經濟、安全及地緣政治地等多個範疇,猶如復興古代「絲綢之路」的同時,亦有助中國解決一系列國內緊迫的問題,包括產能過剩、二三線城市發展落後、周邊地區安全問題等。「一帶一路」的投資將提升沿線國家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長遠來說難免會帶來政治影響,例如營造有利中國崛起的國際格局,因此引來絲路各方關注。
中國並非第一個提出類似倡議的國家,歐美俄日等勢力無論在經濟或者政治上,都對歐亞地區尤其是亞洲有根深蒂固的興趣,各自亦有不同版本連接歐亞地區的倡議和計劃,主要分別是,中國對「一帶一路」的經濟支持和宣傳力度比較大。整體而言,「一帶一路」計劃裏的投資涉及多方合作,亦代表多方利益和競爭,各國之間究竟是互補還是互相競爭,不但需要分析具體項目的商業價值和投資者的影響力,也需要了解各國對歐亞大陸的戰略,很難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