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網信辦「打虎」與宣傳系統的重新整合,中國互聯網迎來了新一輪意識形態監管浪潮。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莫過於以演算法聞名的企業「今日頭條」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電總局)約談、嚴厲整肅。其旗下號稱用戶超過兩億的app「內涵段子」被永久關停。「抖音」和「火山小視頻」等平台也被整改,旗艦app「今日頭條」中如「語錄」、「段子」、「美女」在內的幾個版塊亦直接關閉。與此同時,不少其他公司,如短視頻應用「快手」等,也被整肅,一時間主頁上幾乎只剩下了政治「正能量」宣傳。《人民日報》更刊發評論稱,算法不能成為「低俗內容」的藉口,態度異常嚴肅。
這一輪對「低俗內容」的「清理整頓」圍繞着內涵段子迅速發酵。牆外媒體關注到,有內涵段子用戶開車上街,以喇叭聲作為暗號集體抗議,甚至傳說包圍了廣電總局。似乎,一場從鍵盤到線下的「革命」已經箭在弦上。許多人乃至認為,之所以內涵段子遭到整肅,就是因為它形成了線下的亞文化圈子,具有很強的動員能力,觸犯到了當局對組織化行動的管制和戒備。
從官方口中的「清理低俗內容」,到猜測中的「打壓組織行動」,這其中仍然缺乏太多解釋與分析。要分析這一系列管制,乃至最新在新浪微博出現的同性戀內容的出位管控,也許還是先得回到這些問題來:這些被管控的「低俗」內容本身是什麼?是否所有被管控的內容,都具有反抗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