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按】:本文改寫自赫緒曼(Albert Hirschman)經典著作《叛離、抗議與忠誠》(Exit, Voice and Loyalty)中譯本的專文導讀。筆者感謝吳介民閱讀文稿,提出批評與修改意見。
如果要在20世紀(甚至直到今日)選出一本最精瘦卻最有份量的社會科學著作,《叛離、抗議與忠誠》堪稱第一。本書作者、著名政治經濟學者赫緒曼曾說,有關社會和經濟問題專書的寫作歷程,通常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作者在撰寫之前,對答案已胸有成竹;另一種是,作者尚無解答,但唯有透過書寫才能滿足求解之心。在前一種寫作狀態下,作者心思聚焦在答案,會以為自己的答案可以同時解決許多問題;後一種寫作動機則從問題出發,引導求解的熱情走向多種可能的答案。(註一)
赫緒曼的著作,多是第二種寫作動機的產物。這樣的寫作動力,讓他對問題的求索具有深沉關懷,卻不至陷入悲觀,畢竟,解決問題的答案不只一個啊!他在研究拉丁美洲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時,就曾特別創造「可能論」(possibilism)一詞,旨在提醒我們,就算問題解決的機率極低,我們依然需要盡力找出解決方案,不管路徑多麼地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