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後冷戰時代的全球政治秩序來說,過去十年可謂是一個相當動盪的歷史時段:2008年,長期在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保駕護航之下高歌猛進、橫行全球的金融資本主義,終於以震動寰宇的方式發生內爆,引發了規模空前的全球經濟動盪;受到金融海嘯猛烈衝擊的廣大民眾,則在隨後的數年裏陸續發動了許多頗具聲勢的抗爭運動。
儘管問世於冷戰終結時分的「歷史終結論」至今依然不絕於耳,但全球資本主義所造就的封閉性歷史視野,卻已然在此起彼伏的民眾抗爭運動的衝擊下展露出裂隙。面對這樣的歷史形勢,如何發掘並激發社會運動的解放性潛能,使之不僅能夠表達民眾不滿,而且能夠開啟真正的另類選擇?這是擺在今日左翼思想家面前的關鍵難題。
在當代歐美左翼思想界,邁克爾 · 哈特(Michael Hardt)與安東尼奧.奈格里(Antonio Negri)堪稱這一難題的最為積極的解答者。早在2000年至2009年間,這兩位思想家就曾聯手合著《帝國》(Empire)、《諸眾》(Multitude)、《共同體》(Commonwealth)三部曲,嘗試借用「帝國」這個概念來描述去中心的、無疆界的、超民族國家的全球化政治秩序,進而嘗試用「諸眾」這個概念來指認一種處在「帝國」秩序之下,而又反抗着「帝國」統治的歷史主體。在哈特與奈格里的樂觀構想中,「諸眾」 作為新時代的主體,一方面保持着多樣性和內在差異,另一方面又能夠自發地聯合起來展開抗爭性的政治行動,而他們的行動則是以各個「奇異性」(singularity)在「共同體」當中共享財富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