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林垚:「低端人口」從來都是「低端外來人口」——北京切除的戶籍維度

一方面,執政者假設驅逐後基礎服務業等業態缺口,只要略微佐以政策引導,自然會由「低端本地人口」填補上去;另一方面,隨着習時代的來臨,最高領導人的治國理念與審美品味成為了官場唯一可靠的行動指南。

林垚:「低端人口」從來都是「低端外來人口」——北京切除的戶籍維度
執政者不是不知道城市離不開社會分工;他們之所以仍舊肆無忌憚地大規模驅逐「低端(外來)人口」,背後未明言的假設其實是:這些外來人口離開後,基礎服務業等方面的缺口,只要略微佐以政策引導,自然會由「低端(本地)人口」填補上去。

近日因北京動用暴力手段大規模清理群租房、驅逐非京籍人口,網絡上興起對「低端人口」一詞的討論。官方的反應是極力與此詞撇清關係,比如北京市安全生產委員會發言人,便矢口否認政府方面曾經有過「低端人口」一說。但這種抵賴旋即被網友考證發掘出的多份提及「低端人口」的政府文件打臉。

可惜這些考證大多並不完備,只將「低端人口」一詞的使用追溯到區一級政府部門的文件,而非更高的北京市一級。比如端傳媒讀者來函《我在谷歌搜索,發現北京十年前就有「低端人口」了》

根據谷歌搜索所得的結果,在2007年,北京11個地區的新城規劃文件中,三份文件出現了「低端人口」的用法。這三份文件分別是「昌平新城」、「平谷新城」和「大興新城」的2005-2020年規劃,這三份文件中與低端人口一詞連在一起的,都是諸如「疏散低端人口集聚」、「防止集聚」之類的用法。這也是已知的「低端人口」一詞最早出現在政府文件中的樣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