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讀者來函:學術路上,走出一個王滬寧同志

觀其書,察其言,王滬寧不曾是一個自由派,也不曾是一位哲學家,而是王滬寧同志。

讀者來函:學術路上,走出一個王滬寧同志
2016年3月5日,王滬寧出席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

【編者按】有話想說嗎?端傳媒非收費頻道「廣場」歡迎各位讀者投稿,寫作形式、立場不拘,請來函 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讀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王滬寧以一個讀書人的形象進入最高層,大概在讀書人眼中是一件大事。許多人很快就開始轉發與他有關的文章。他早期的學術和非學術著作,一時間洛陽紙貴,據說《政治的人生》在淘寶上能賣到2000元人民幣一冊。當然,外間流傳的王滬寧寫的文字,以網絡摘要為主,實際擁有他寫的書的人應該不多,正如實際讀書的人可能也不多。

光彩的政治人生

王滬寧的角色普遍被描述為國家領導人的智囊、顧問等。這些不但沒有什麼負面含義,而且聽上去有一種去人格化的現代色彩——它們的功能似乎是為公共事務提供建議,而不是作為某個個人或者某些徇私機構的喉舌。這表面上體現了一種時代的進步。此前有類似角色的體制內文人,有的被叫做「紅色教授」、「國師」,有的被稱為「御用文人」、「筆桿子」,其名聲和下場大多不甚光彩,不是被批「本本主義」,就是被貶為權勢集團的「乏走狗」式的角色。王滬寧的「政治的人生」,與胡喬木的「我一輩子就是為政治服務」,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後者從未得到一個如「顧問」般好聽的頭銜。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