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紀錄片《塑料王國》在9月的台灣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上映。如欲了解更多關於《塑料王國》,可參閱端傳媒早前的報導。
就像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可能看到的場景:女孩將梳子沾了沾水,專注對著鏡子理瀏海。但定神一看,女孩滿不在乎把梳子往旁邊半身高的巨大水槽裏沾,槽裏灰褐色的液體漂浮著不規則的塑膠碎片和破損的塑膠袋。鏡頭轉向外面,機器轟轟作響的噴出打碎的塑膠粉塵,像煙霧、像細雪飄漫在工廠裏。工人在塑膠包裝的垃圾山翻撿分類,不遠處在塑膠垃圾裏打滾嬉戲的小孩,隨手將塑膠碎渣抱了滿懷,塞進爐下。小姐姐俐落的生火開始燒飯,燃燒塑膠袋產生的黑煙混合著煮食的冉冉炊煙,這是中國某個以進口塑膠廢棄物回收和加工為生的城鎮的日常風景。
以《垃圾圍城》一片打響名號的自由攝影師王久良,在拍攝北京周圍近五百個垃圾掩埋場後,有機會一訪美國的垃圾處理場。現場的工作人員隨口向他一指,這些裝滿垃圾的貨櫃都是運往中國。這一回,鏡頭轉向廢棄塑膠的終點。王久良走訪河北、天津、山東、江蘇、廣東等六處較集中的大型廢棄塑膠加工區,經過五年的拍攝和紀錄,推出《塑料王國》。雖然片裏僅呈現山東兩個家庭的工作和生活,但其實整個地區有超過五千家的小型工廠,都是以同樣的方式在回收和生產塑膠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