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張育軒:插在敘利亞心臟的那些刀

戰爭前,敘利亞一年的觀光拜訪人次超過澳洲、識字率高達86%、首都大馬士革一度被評為阿拉伯文藝之都。戰爭爆發之後,面目全非。

張育軒:插在敘利亞心臟的那些刀
2017年1月17日,敘利亞大馬士革,男孩走過一輛被損壞的巴士。

持續七年之久的敘利亞戰爭,是21世紀歷時最長、造成最多人道災難,以及產生全球數量最龐大難民的戰爭之一。這個人口約兩千兩百萬,與台灣人口相當的國家,超過一千萬人成為難民,流散在國內外。戰爭前,敘利亞一年的觀光拜訪人次超過澳洲識字率高達86%、首都大馬士革一度被評為阿拉伯文藝之都。

戰爭爆發之後,面目全非。


作者薩瑪.雅茲別克,出身於與總統阿薩德相同的伊斯蘭阿拉維派,由於參與反政府抗議,被保守人士視為叛徒而逃往巴黎;因止不住對家鄉的掛念,她於2012到2013年間冒生命危險「三進三出」,穿越邊境回到敘利亞。但在以遜尼派為主的敘利亞,她不得不隱藏她的阿拉維身份,避免被極端分子視為政權同謀。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