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人把「香港不是中國」這一句話掛在口邊,甚至連出外旅遊都要找來一個這樣的牌子,掛在行李箱或背囊上。這可能會是一個很值得深入研究及探討的社會心理行為現象。不過,如果要放下學術探討要點裝的高深,理由其實也可以是很簡單易懂的,就是因為那一個要讓香港人歸類的大概念,包含了太多令人抗拒的元素及負面的感受。只要誠實一點都應該會知道,對很多香港人來說,「中國」也好,「中共」也好,就是代表了「強權」、「野蠻」、「專制」、「不講道理」、「反口覆舌」、「不守信用」、「政治打壓」、「獨裁」、「不文明」......
近幾年,有一些年輕人更加提出了「香港獨立」這個訴求。這當然不能不歸功於前特首梁振英先生的鼓吹、推波助瀾及小事化大,把一份沒有多少人會留意到的學生刊物帶到公共領域之中(編按:2015年1月,梁振英在發表施政報告時,點名批評香港大學學生會刊物《學苑》提倡港獨)。這也無異是向年輕人提供了一種意念,作出了一個提示,讓大家清楚知道這是一個可以挑釁當權者的說法。
自從那一次之後,「香港獨立」雖然仍然都只是一個十分「虛」的觀念,既沒有行動鋼領,也沒有槍沒有炮。但每一次當這個觀念被提出來,看到那些當權者暴跳如雷的醜態,又看到那些皇帝未急便先急的太監爭相表忠的嘴臉,不斷暴露他們的虛偽與奴性,其產生的娛樂性便足以鼓勵更多人把這個說法掛在口邊,偶爾拿出來尋尋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