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吃界與清輝窯曾有過深厚的革命情感──如同小吃店攤常備的黑醋或蒜泥,清輝出品的「生意碗」是台灣庶民美食數十載的好搭檔,市占率曾高達六成,廣受小吃店老闆的喜愛。
食客或許從未留意手中食碗的模樣,但是清輝碗曾經如此深入台灣民間、融入市井飲食的日常,翻開介紹台灣老派小吃的書籍,清輝的白底青花碗屢見不鮮,民眾也許叫不出這些碗的正確名字,但對它的形貌並不陌生。
這些小吃店能持續使用絕版的清輝碗至今,多少證明了店家真心惜物,而這份情意通常也反映在他們對食物的堅持上,有點真本事,過得了歲月的考驗。
如同香港茶餐廳的奶茶瓷杯、大排檔的公雞碗,清輝青花小吃碗連結了台灣戰後的平民美食記憶,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些碗端起的不只是一碗熱羹湯或一碗燒冷冰,還有在地的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