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預警、應急、公關、能源四重失守,澳門是怎樣被天鴿吹倒的?

澳門政府發言人說「政府永遠不能預計天災的程度」。為故鄉憂心的林宇滔們,卻盼著尋根究底。能源結構、防洪、應急制度層層失守,該如何重建?「澳門應該趁有錢時,做些有益後世的事。」

澳門,一個2016年人均GDP有55萬元港幣的城市,「富有」程度世界第三,僅次於瑞士。今年八月四日,才剛與阿里巴巴簽署協議,要打造智慧城市——從旅遊到交通、醫療、政府全面智慧化。言猶在耳,一隻突如其來的「天鴿」,給沉醉在表面輝煌的澳門一記耳光。

8月23日早上,身在澳門新橋區的我從睡夢中驚醒。那是9時15分,窗外傳來巨響,像是龐然大物撞擊所致,打開窗一看,隔壁學校的半個天台屋頂,竟然整塊掉落在馬路中間!打開電視新聞,才發現睡前仍然是一號風球的標記,經過一夜,轉眼成了八號風球。窗外異聲不斷,鋅鐵片和木板在飛舞打架,然後便是雨聲。雨水來得很大很快,十一點時,樓下的街口已經出現水浸。我家住舊區,水浸街口司空見慣,大家起初不以為然,但是不到短短二十分鐘,再看樓下竟已變了一條河,接下來十一點半,陸續聽到家人朋友傳來訊息:「筷子基變水塘了!」「大廈電梯泡水!」「下環街浸了!」發生甚麼事?我記憶中,澳門從未出現過如此景象。

這時,電視也沒訊號了,來自官方的唯一風暴資訊更新也斷了。大約十二點半,突然眼前一黑,停電!很短時間裏,從各方好友處知道,不但紅街市周邊,連同下環、黑沙環,甚至氹仔、高士德,一概停電!下午大約三時,連水也停了。全家只剩一盆乾淨的水,我不知道要等多久。電訊網絡也開始時有時無,在漫長的那一天,我只期望手機能挨到最後。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