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書市日漸媚俗,他為何視培養編輯為第一要務?

一個成熟編輯的養成過程其實相當漫長,「花個五年十年是很正常的事,」郭重興認為編輯力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那天下午新店下大雨,滂沱雨勢劈哩啪啦像用炸的,從大坪林捷運站走到讀書共和國那棟樓,膝蓋以下褲管濕到會滴水,不過還好到郭重興的冷氣辦公室後,沒多久倒也乾了。外頭雨聲沙沙,郭重興談興十足,講他大稻埕老家當年富豪級的阿公,講他喜歡的書跟作家。他提到日本小說家藤澤周平(Shuhei Fujisawa)、美國偵探小說大師錢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英國小說家勒卡雷(John le Carré)等人,他說,想成立一家專出華文小說的出版社。

那是我第一次跟他見面,2011年。

他辦公室裡的桌椅櫥子全是台灣木製古董,細緻中看得到歲月斑駁,那氛圍跟他不論來者何人,開口必先滿口台語的風格頗為相配。他說起台語有那麼一點自顧自的調調,對方未必全都聽懂;不過他會自由切換,該講國語時還是講國語,否則,有時我還真擔心他跟那位祖籍上海的太太會溝通卡卡。

「他想的不是小確幸,而是大格局」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