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希望香港不要死得太難看」、「香港會找到自己定位」──圓桌讀者們這樣看回歸二十年

臨近71回歸二十周年紀念日,各界反應不一。6月26日,國務委員楊潔篪於回歸活動上表示,一國兩制深入民心,得到包括香港市民在內的全國人民擁護,成就得來不易。候任特首林鄭月娥亦於訪問中指出,相信大部分港人仍然堅持一國兩制。

同日,香港眾志等團體於灣仔金紫荊廣場示威,並以巨型黑布遮蓋雕塑,象徵一國兩制危在旦夕。籌備每年「7·1」遊行的民間人權陣線公布,今年的遊行主題為「一國兩制呃足廿年 民主自治重奪香港」,要求中央政府兌現民主發展及高度自治的承諾。

相比兩邊論述,香港市民對回歸及一國兩制的感受更加複雜多元。參考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的追蹤調查,在 1997 年 7 月的調查中,對「一國兩制」有信心的港人比例為 63%,經過 07 年的高峰 77% 和 14 年的低谷 37%,最近 2017 年 6 月的數字是 49%。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早前在明報撰文,分析媒體報導「一國兩制」的框架轉變。97年的媒點關注點,在於香港能否保持制度的自主性。經過20年實踐,香港市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減弱,輿論對2047的想像已較多呈現悲觀情緒。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