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實驗自由的五個香港故事:香港zine小誌(下)

從平面,到跳脫平面;從書本,到 Zine;從香港,到跨越界線,Zine如何走下去?

【編者按】上篇看到 Zine 小誌設計師不斷挑戰組成「書」的紙質、印刷、開本等組合,尋求創新的可能,以及最適合表達當下想要表達的意念。用一個主題來結合零碎思絮的創作,完全個人化的表達敘述未必受到出版社青睞,但從下筆那一刻開始,直到裝訂成「書」,都由設計師全盤操作。對他們而言,從零到一的整套Zine創作流程,才可讓他們有盡情發揮創意、表達想法。

帶着香港人的身分參與國際上各式展覽,「香港製造」是他們身上的標籤,但他們對此並不以為意,也不曾特別為了香港的什麼來創作。標籤、註釋都是其他人因為他們的原生身分、創作取材環境而往他們身上貼,他們從未主動為香港這地代言什麼。跳脫國族想像,Zine 小誌反而讓設計師們找到更多連結與創作的可能,串連起不同領域聚在一起,萌發更多好玩的可能。

創作多本主題 Zine 的 Onion Peterman。
創作多本主題 Zine 的 Onion Peterman。

香港特色?或許只因生活在香港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