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澄:記者轉型的掙扎,與不斷被挑戰的底線
大學畢業後走入廣告公司,當年已專注網絡廣告策劃,幾年前錯有錯着走入傳媒亂局,正值傘後紙媒網上版以及新興網媒開始發展到社交媒體之時,經常聽到紙媒轉型困難重重,記者群彌漫消極情緒。炒稿風潮之下,曾是揭露時弊的傳媒,突然迷失於「違反宗旨」的内容農埸。當媒體工作失去了光環,記者看不見出路。
在「人人都是記者」的年代,失去版面設計主權、追逐流量和即時報導,媒體工作者都在集體失戀,少了一份成功感與存在感。轉型剛開始時,不解為何傳統媒體的包袱特別重?既然公眾的閱讀習慣改變了,何不欣然接受?手機版(已不是網上版了)才是主要讀報平台,還執著紙本幹嗎?報紙及印刷刊物,根本已變成經驗品牌的附屬品。而且普遍認為,大多都是資深記者「老土」不願意轉型,他們經歷紙媒黃金年代,固執的留戀紙和墨。其實不然,轉型困難,不單是因為舊人有如痴男怨女般,戀棧過氣的舊時代風光。
轉型是漫長的心理戰,記者不分年資無人能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