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家吉卜林在他的《旅行書簡》中說,「一個一流的旅行者和一個二流的旅行者最重要的區別就是,他根本不或決定不去想像」。但是在北韓旅遊,北韓官方對攝影、攝像、電子媒介的各種限制,卻無形中幫助每一個旅遊者變成了「一流的旅行者」,他們以眼睛代替攝像機,印下所有的一切,從始至終不敢錯過任何一道風景和一個細節,旅行可能因此身心俱累。
另一方面,旅遊者必須時時提醒着自己,任何風景畫面都可能是假象,或者表演,旅遊者如同置身劇場,整個行程都可能難以擺脱北韓旅遊當局刻意安排的「櫥窗」線路,旅遊者又怎能輕易相信他或她所看到的一切呢?這種無時無刻的劇場感顛覆了通常對旅遊、風景的認知,也幾乎自動地把普通的觀光遊引入了深度,讓人關注那些看得見的風景的背後,所隱藏的、所扭曲的。
然後,在北韓旅行結束後,幾乎每個旅行團員都發覺「極其燒腦」,在返回「文明世界後」甚至產生不同程度的不適應,需要幾天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過來。所以,當「端」的北韓深度遊旅行團5月4日坐長途客車跨過鴨綠江、乘上動車回到瀋陽,那種強烈對比的「不真實感」困擾着我,彷彿剛剛從海妖的歌聲中逃脱,身後的鴨綠江南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