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在「後真相年代」該如何談以實證為本的環保政策?專訪康奈爾大學阿特金森中心David Lodge

「我不覺得科學家要去參與政策制訂。科學家的責任,應該是去生成、維護可靠而具實證支持的資訊,為政策提供依據。」

日前,外媒報導美國明尼蘇達州爆發近三十年來最嚴重的麻疹疫情,以索馬里移民社區首當其衝受影響,肇因是反疫苗運動近年積極在社區內宣傳「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會導致自閉症」,令當地索馬里移民社群的疫苗接種率由2004年的92%急跌至2014年的42%。

但明尼蘇達州疫情遠非孤例,反疫苗運動已刺激美國與歐洲多國爆發麻疹疫情,令這個在發達地區早已絕跡的流行傳染病捲土重來。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此亦有份推波助瀾,他先是公開發表反疫苗言論,後又邀請以反疫苗聞名的小羅拔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執掌疫苗安全委員會,引起科學家與醫護界廣泛憂慮。

而「MMR 疫苗會導致自閉」之說,僅是特朗普政府無視科學實證的眾多「另類真相」("alternative truth")之一。特朗普無視超過97%的科學研究已證實了氣候變化的人為因素,又委任氣候懷疑論者與油公司前總裁主理要職,都令國際社會擔憂美國氣候政策開倒車,會加劇本已難以逆轉的全球氣候危機。外媒報導亦指出,在特朗普正式執政後,不少過去主力研究氣候科學的公共機構如美國太空總署(NASA)及美國國家環保局(EPA)網站上有關氣候變化的資訊被大幅刪除,後者更有不少科學顧問被辭退。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