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葉健民:六七暴動真的改變了香港嗎?

麥理浩時期的社會改革黃金歲月,很大程度上與英國工黨於70年代中期上台有直接的關係。

六七暴動。
葉健民:1970年代的治港方針改變,其實與英國本土的政治氣候改變,有更為直接的關係。圖:香港舊照片

關於六七暴動的影響,很多人會視它為香港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水嶺。主流的觀點認為,這場暴動令英國人重新反思香港的管治方針,從而促成了麥理浩時期的連串社會改革,當中包括十年建屋計劃、九年免費教育,甚至成立廉政公署等影響深遠的政策。近年不少六七期間曾經參與示威抗爭的人,甚至強調就是因為自己當年的犧牲,才會有日後的社會改革。

麥理浩任期內的社會政策和連番改革,確實是殖民地時期中最為光輝的一頁,令社會分配變得較為合理,而六七暴動對殖民政府的衝擊,對這些改革也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不過,1970年代的治港方針改變,其實與英國本土的政治氣候改變,有更為直接的關係。把六七暴動與麥理浩的施政看成簡單的因果關係,未免過於簡化問題。

事實上,早在1950年代後期開始,港英政府已經意識到公共服務嚴重不足,遠遠落後於快速增加的人口需要。1960年,港府便曾經從英國邀請專家來港評估民生和社會發展狀況,而這位專家在報告中,便對當年的民間疾苦有這樣深刻的描述: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