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我家孩子 ADHD:缺失的教育资源,漏接的特殊学生

当第一线老师缺乏特教支援,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竟不得不用药物解决,进而被药物掩盖;而这正是 ADHD 孩子面对的现状。

这是儿子第四天拒绝上学。在报“中辍”之前,老师终于打电话来,要和妈妈文华谈谈,怎样协助这个男孩回到国小三年级的校园。

谈起儿子的状况,文华深深吸了一大口气。幼儿园时学校老师就发现文华的儿子会“反抗老师对于课堂秩序的要求”,因此提醒文华注意一下孩子的状况。“我那时有感觉他有些地方很特殊,像是不能和别人眼神接触,搭电梯时会绕着大人转圈。”细数生活上的小毛病,文华说自己一开始担心儿子有情绪障碍,赶紧带着儿子去大医院检查。但医生评估后觉得没问题,转介了社工,“社工也只说他是处在过渡期才会有特殊反应”,文华回忆,当时看似只是虚惊一场。

只是升上小学一周后,文华去学校接儿子时遇上了特地在校门口等着她的导师。“老师跟我说小孩感觉‘比较特别’,她希望可以协助孩子。”正好前一天晚上,安亲班的老师同样也对文华说,“孩子有些特别。像是安亲班老师叫大家拿出‘回家作业’来写,我儿子却坚持不要,因为那是‘回家作业’,得要‘回家’写,不能在安亲班写。”这样的巧合让文华再度心急起来,带着儿子又到另一间大医院检查,这才鉴定出儿子有亚斯伯格症,之后更合并出现情绪障碍与“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