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讀者來函:在中學內的性別教育到底是怎麼進行的?

所謂的家庭問題也不見得是問題──子女沒有問題,而是父母自身不能接受的問題。

有台灣青年高舉象徵性少數群體(LGBT)的彩虹旗幟。
有台灣青年高舉象徵性少數群體(LGBT)的彩虹旗幟。攝:Sam Yeh/AFP

前陣子有台灣家長注意到課本中描寫到性傾向的課文,因此質疑學校為什麼要教「同性戀教育」。

我是一名在台北高中任教的中學老師,想要回應一下這說法。其實,學校沒有正式的課程叫做同性戀教育。這就是性別教育:告訴學生多元性別是怎麼一回事,還有因為性別引發的騷擾,要怎麼處理。青少年青春期身體發育,學生也會好奇,伴隨發育注意心理的、性別的問題,本就是很自然的。不管是為人為己,這樣的教育都是有必要的。

中學教育中的性別教育在台灣已經施行最少十年以上,是明白寫在課綱裏,必須要教的。它也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學校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