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以比梁振英五年前的689票更高的777票,成功當選為下任的香港特首。這埸選舉矚目的地方,絕非只是個別候選人之爭,更是中央對香港管治路線的一種公開表態。香港的特首選舉,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小圈子」選舉,只有被中央「欽點」的候選人才可以成功勝出。這次的選舉結果及勝出的票數,意味着中央比五年前更堅定地支持現有的強硬治港路線。
林鄭月娥由宣布参選的一刻開始,雖然她和梁振英的政策未必全然相同,但因作風同樣強硬同,已被稱為「CY 2.0」(即「梁振英2.0」),被視為現屆政府治港路線的延續。相反,另一位同時受關注的候選人曾俊華,則代表另一條治港路線。即使他的政綱有提及23條立法,但整體來說,他和林鄭月娥最大的分別,是立場溫和,主張建立共識及修補撕裂、捍衛香港人眼中的核心價值。值得留意的是,曾俊華及林鄭月娥兩位候選人,在其他方面均十分相似。他們同是現屆政府的問責高官,也是政務官(AO)出身,同是建制派的候選人,同樣取得中央信任,和有相當的工作能力。在政治立場上,他們兩者同樣保守,均沒有承諾會在任內推翻由人大常委會定出的8.31框架,為香港向中央爭取真正的普選。
治港路線之爭
所以,今次的選舉明顯是溫和對強硬,包容對撕裂的治港路線之爭。大部分的民意均走向曾俊華的一面,足以證明不少市民,特別是中產和專業人士,也厭倦了過去五年的分化與撕裂,希望社會能重回正軌,走向共融及和解。可惜,選舉的結果卻剛剛相反,使不少曾的支持者感到沮喪與失落。今次中央不惜在回歸以來,首次在特首選舉中逆民意而行,甘願放棄一個深受市民支持的候選人,而挑選一個不受歡迎及極具爭議的候選人為特首,給港人發放了一個十分清楚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