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不倒的杜特地:反對派彈劾、國際法、甚至大型抗議,都不可能推翻他⋯⋯

外媒屢屢拿特朗普與杜特地相提並論,無助理解「杜特地現象」背後的民意兩極,及箇中複雜的社會因素。

不倒的杜特地:反對派彈劾、國際法、甚至大型抗議,都不可能推翻他⋯⋯
杜特地於2016年總統選舉期間到菲律賓附近一個城鎮拉票。攝:Dondi Tawatao/Getty Images

菲律賓眾議院反對派議員 Gary Alejano 上周呈交彈劾總統杜特地的提案,指控他先後在就任達沃市市長與總統職務期間干犯人道罪行,並涉虧空公款及違背公眾信任。但這個彈劾提案的作用非常微小,因為提案須先得到三分之一眾議員支持,才能上呈參議院。而現實上,在眾議院近300名議員中,反對派僅佔約30名,意味彈劾提案幾乎沒有可能成事,只是水面微瀾。杜特地的盟友、眾議院議長Pantaleon Alvarez 即時表示有關指控「無中生有」,總統府發言人亦聲言這是反對派「顛覆」政府的「陰謀」。

杜特地已不是頭一回面對體制內的挑戰。去年八月,被視為「杜特地頭號批評者」的前司法部長、參議員德利馬(Leila de Lima)在國會就法外處決問題展開調查與聽證,其中一名被傳召的證人 Edgar Matobato,聲稱自己曾在杜特地就任達沃市市長期間受僱為殺手,更作證指曾目擊杜特地多次親手殺人,其證詞一出,迅即令國際社會嘩然。

同年十二月,菲律賓政府下的獨立監察部門「人權委員會」亦表示,會就杜特地公開承認曾在擔任市長期間射殺販毒嫌犯的言論,成立特別小組調查。但德利馬隨後被解除國會人權事務委員會主席一職,更於上月被政府起訴拘捕。而菲律賓憲法亦訂明,現任總統擁有免於被起訴的豁免權,即使是到了卸任後,調查提控的決定權亦在檢察部門之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