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理學院最近宣布下學年取消「天文」和「數學/物理」兩個主修課程,引起強烈反彈,原因之一是理學院院長說:Students have simply voted with their feet。
這個說法讓人想起超級市場的經營方式,貨架上暢銷的貨物會加貨和移到顯眼位置,滯銷的貨物則會停售,決定純以爭取最大金錢利益為依歸,不用管貨物是什麼東西,以及貨物具有什麼社會意義。院長的說法等同認為:大學是商業機構,理學院是超級市場,課程是貨物,學生是顧客,反映數十年來大學教育界在香港社會重商大勢的壓迫和薰陶下,商業主義佔據了大學高層的思維,使他們忘記了大學的本質,忘記了教育的本分。
偉大大學的社會責任
大學的根本社會責任是守護、承傳和弘揚人類社會的知識和智慧,讓知識服務人群,為大眾的美好生活作出貢獻。英國的劍橋、牛津,美國的哈佛、耶魯,中國的北京、清華,都在歷史的長河裏交出成績,為時代開出思路,引領社會面對轉變,協同構建宜居的社會環境,幫助解決人民安居樂業的問題,因此成為世界尊崇的學府。在這些大學的運作中,主要的考慮因素是學術價值和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而不會是某個時刻仍然處於朦朧時期和有待教育的學生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