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只是某個面向的技術。在早幾個世紀以前,在大航海時代、從古至今,植物才是改變人類生活的關鍵。比起現代人類只有一屬一種,目前認為現存的植物大約有五十萬種,植物提供我們空氣、食物、衣著、房舍、燃料、醫藥、運輸工具、以及儲存知識的方法。然而植物作為一種學問,所謂植物學卻只是這兩百來年之事。位於倫敦市中心以西約十英哩的英國皇家植物園,座落在緩緩流動的泰晤士河彎上,許多植物學相關的重要工作都在這裏完成。
一七五九年,奧古斯塔公主(Princess Augusta)創建了英國皇家植物園,這片總面積一百二十一公頃的綠地之所以能在倫敦郊區的高級住宅區存活,仍因其「皇家」之故。後來當植物學躋身為一門正統科學時,皇家植物園就成為理想的植物研究所,也部分成為大眾公園。這種「植物園」的概念,也在後來世界各地蔓延。
皇家植物園之為重要,當然在於植物學研究,而植物學之為重要,又在於其龐大的商業及軍事利益,所以其發展與帝國擴張息息相關。比如說,植物能產出生物鹼,是生化化合物一種,某些化合物能被當成藥物使用——藥用植物發展史與皇家植物園最重要的交集之一,就是抵抗瘧疾這點。在皇家植物園內的經濟植物典藏中心(EBC)的藏品中,有超過一千種樣本都與金雞納(cinchona)的發展及用途相關,金雞納樹的樹皮內含奎寧及各種洐生物,可以對抗瘧疾的瘧原蟲(Plasmodium parasites),這對包括英帝國及其他有意入侵熱帶地區的歐洲帝國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數以千計生命在對非洲及亞洲的擴張戰爭中因瘧疾而喪生,這對帝國主義者來說是場災難。